(资料图)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唐服流云天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作为东北土著民族的东胡族,强盛时候非常牛,但是被匈奴击败后,大多数人成为了匈奴的奴隶。有压迫就有反抗,部分东胡族开始外逃,其中一支就跑到了今天乌桓山,逐步发展成为乌桓族。那么,从东北跑出来的乌桓族,为啥如今没有了?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联盟崩溃,大多数人成为匈奴的奴隶,少部分人开始外逃。逃跑的人中,有一部分来到了乌桓山。乌桓山在哪呢?在今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因为害怕匈奴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这部分就以乌桓山为名,改为乌桓族,不再叫东胡族了,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乌桓族深知汉族与匈奴经常打仗,所以天然就有一种亲近感,经常帮助汉朝做事。公元前119年 ,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在这场战役中,乌桓族帮了不少忙,也算是为先祖东胡报了仇。之后,乌桓族上表, 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 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为了便于与汉朝联系,汉朝还设立了乌桓校尉,管辖乌桓族。到了东汉末年,乌桓逐步成为一个统一的部落,末代单于蹋顿的名字,很多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 汉献帝初平年间, 蹋顿即位,成为乌桓单于,总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的乌桓部落。蹋顿有武勇智略,深受部族的拥戴信服。但是,在东汉乱世,蹋顿看走了眼,站错了队伍。 东汉末年,中国乱成了一锅粥,军阀混战不停,都想扩大地盘。在北方,总部在河北的冀州牧袁绍与总部在辽宁的前将军公孙瓒争斗不断,争执不下。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乌桓就很重要,因为他在公孙瓒的北侧,一旦与袁绍联手,对公孙瓒就形成了两侧夹击之势,必败无疑。 袁绍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宗人的女儿嫁给乌桓单于蹋顿。最后,乌桓和袁绍联手打败了公孙瓒,于是袁绍假托朝廷名义,重奖蹋顿等乌桓首领。作为东胡族后裔的蹋顿,一条路走到黑。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于曹操后不久死去,蹋顿继续支持袁氏。后来,袁绍长子袁谭和少子袁尚为争夺继承权而互斗,曹操从中取利。不久,袁谭在与曹操作战时被杀,袁尚投奔幽州的二哥袁熙。袁氏兄弟在幽州又遭变兵攻打,北逃乌桓求援,希望借助乌桓的实力,复图中原"。 此时,乌桓在蹋顿领导下,力量非常强大。特别是袁氏兄弟及大量追随者到来后,蹋顿得以指挥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30余万,史称蹋顿"以雄百蛮"。 蹋顿的雄心也很大,想要仿效匈奴冒顿单于和鲜卑檀石槐在北方游牧部落中建立霸权。 打仗就要有理由,蹋顿打着为袁尚收回故地为由,数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建安十年(205年),蹋顿率三郡乌桓出兵犷平,攻打攻曹魏鲜于辅。为此,曹操决心远征蹋顿,为统一北方除掉后患。作为东胡后裔乌桓族的首领,蹋顿的心眼很实,根本玩不过奸诈的曹操。 207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乌桓部,抵达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乌桓的柳城。当时正赶上夏季,大雨不止,沿海一带泥泞难行,而且乌桓人还在交通要道派兵把守,曹军受阻无法前进。于是,曹操决定撤军,在水边的路旁留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现在夏季暑热,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讨伐。"乌桓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当真以为曹军已经离去。 曹操多有心眼啊,趁着乌桓部落放松警惕,命令部将田畴率领他的部众作向导,从另外一条路上徐无山,凿山填谷,行进五百余里,经过白檀、平冈,又穿过鲜卑部落的王庭,向东直指柳城。距离二百余里时,乌桓人才知道。曹操手下干将如云,张辽就是其中一个,关键时刻,曹操任命大将张辽为先锋,乘乌桓军阵形变动之机,发动猛攻。乌桓遭到突然冲击,阵势大乱,乌桓单于蹋顿本人也被张辽临阵斩杀, 乌桓兵死者遍野。经过这场战役,乌桓族元气大伤。曹操又将乌桓重要战略物资,精壮兵丁迁徙到中原,随军作战,逐步被汉族同化。而残留故地的乌桓族,地盘不久就被崛起的鲜卑族占领,乌桓作为一个民族就不存在了,这也是我们今天看不到乌桓族的主要原因。乌桓族,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同样作为东胡后裔的鲜卑族,为啥今天也看不到了呢?敬请关注《每日汉字》新媒体平台明日推文。【作者:每日汉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