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随着最后一项测试通过,位于雅西高速菩萨岗服务区附近的G5京昆高速公路一般观测点完成验收;3周后,在建成南高速扩容项目上的G42沪蓉高速公路特殊观测点也通过验收。两处高速公路观测点正式进入数据收集及分析阶段。
【资料图】
2022年,交通运输部确定了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第一批试点观测点名单,全国共设19个观测点,四川占据两席。这也是四川首次参与进行公路长期性能观测项目。
长期观测变化,为“四川路”设计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在建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南充服务站(南成向)附近的沪蓉高速公路观测点,几名工人站在巨大的机柜前,为数据采集仪进行线路调试。
该观测点是一个特殊观测点,定位为盆地丘陵区改扩建工程。成南高速是川内一条交通主干道,扩容建设采取原路加宽、部分新建的方式进行,“正好为观测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沪蓉高速公路观测点将同时观测既有路面、拼宽搭接位置和新建路面的应力应变等长期性能。
位于雅西高速的G5京昆高速公路观测点是一般观测点。雅西高速是极具代表性的山区高速公路,具有温差大、紫外线强、极端天气频繁等典型高原气候特征,会对公路路面带来影响。该观测点定位为四川盆周山地高原过渡区货运通道,主要观测路面环境信息及荷载信息。
“两个观测点特性不同,观测重点不同。”上述负责人说,四川既有平原高速,也有山区高速,可为公路路面长期性能观测提供不同样本。
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是为完成《“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相关任务而设,为期3年,按照统一标准开展条件建设与升级、数据采集与汇交、科学分析与研究,以加快构建我国自主的公路设计建造养护理论体系。为支持研究,交通运输厅拿出专项经费,并就研究课题立项,用“四川路”的分析研究,指导四川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下埋传感器,每秒可采集2000个数据
作为庞大观测网的基础单元,观测点如何发挥作用?奥秘,与路面下埋设的传感器密切相关。
G42沪蓉高速公路监测点,一段1米长、7米宽、2.5米深的车道下埋设了206个传感器,G5京昆高速公路监测点也埋有42个传感器。蜀道集团川高公司工程养护部部长周栓科介绍,这些传感器在感应到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环境信息和车辆经过时的路面应力应变后,将自动采集并生成相关数据,传到设在公路旁的数据采集仪,再传输至系统后台进行统计汇总。
数据接收要顺利、信息要精准,保证传感器的高存活率十分重要。项目组制定了严密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施工前期预演,两处高速观测点248个传感器的存活率达到99.6%,顺利通过验收。
观测设备也非常先进。G42沪蓉高速公路特殊观测点选用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首次投用到四川路面观测中,“一秒钟能采集2000个数据。”提供技术服务的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刘晓凤说,光纤传感器能够抗复杂路况干扰,感应更加灵敏、准确。
两处观测点交通量大,正式投用后,预计数据处理量将激增10倍。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的数据中心已搭建长期性能数据采集平台,一套系统即能应对20余项指标及海量应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满足数据传送和处理同时进行。(陈俊伶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关键词: